截止2018年初,中國寵物貓狗數量已有約1億只;消費規模由2016年的1220億元,上漲至1340億元,漲幅10%。預估至2020年,中國寵物行業消費總規模將突破1800億元。寵物消費規模如此之大,這塊蛋糕是如何瓜分的?
寵物交易
1、寵物養殖場(犬舍、貓舍)將“專業化”定為未來十年發展的重心,為養寵用戶提供更專業的飼養方法。在源頭把控寵物品質的同時降低了純種貓狗的售價,讓更多用戶接受并有能力購買品質良好的寵物。
2、電商與活體交易的新結合。2017年10月,寵愛堡孵化項目“淘寵寶”首次入駐天貓,成為首個且唯一的天貓活體交易平臺。淘寵寶以B2C的模式,用視頻、圖片形式記錄新生貓狗的真實狀態供買家參閱,促成交易。平臺支付完成,以空運形式送到買家手中。
京東采取反向銷售模式,利用自身流量推出“購寵心愿單”,將服務前置;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掌握消費者需求,從而撮合用戶與商家促成交易,建立了一種新型的C2B交易模式。
3、“寵物繁殖微商”興起。寵物屬非標類產品,具有獨特性、唯一性的特點,寵物購買屬感性、沖動消費。消費者偏向親眼所見,因此微信成為獲取C端用戶最直觀的平臺。
寵物食品與電商
寵物食品可分為:主糧、零食、保健品等。其中主糧不僅是剛性需求,也是復購率最高的產品。雖然主糧消費在近十年的占比有下降趨勢,但依舊覆蓋了寵物食品市場的半壁江山。
瑪氏、皇家、雀巢等國際寵物品牌于1990年進入中國,靠品牌影響力與龐大的終端渠道占據市場近67%份額,而國內自有品牌僅占據33%。近幾年不斷出現新型互聯網企業以寵物濕糧切入市場,引發關注,但仍難以與國際品牌抗衡。
寵物用品與設備
據《2017年寵物行業白皮書》中顯示,寵物用品是繼寵物食品以外的第二大市場,占寵物商品類消費總額的9.1%。對于玩具、服飾類產品,品牌集中度低、多結合時下流行元素;而清潔洗護類用品對品牌需求度高,用戶看重產品是否天然、健康,所以比服裝類產品復購率更高。
寵物智能設備是寵物行業與科技結合的必然產物,意在將高端、智能技術應用于寵物行業,從而優化傳統養寵方式。
寵物醫療與保險
數據顯示,國內寵物醫療行業占全寵物行業約23%,規模超過200億。
過去幾年,寵物醫療以單體私營門店為主,多數醫院面積在150平米以下。隨著龍頭企業登陸資本市場,行業加速跑馬圈地,品牌連鎖經營為發展趨勢,且多以收購合并形式,因此整合提升線下醫院專業技術與服務質量為首要目標。
最早開始嘗試寵物保險的產品是中國人壽,以B2B模式開發線下醫院,向醫院征收一定代理費,授權醫院來進行保險銷售。其最大的問題在于,遠離C端用戶且理賠麻煩。用戶在醫院就診后,需自行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,上交相關資料。理賠期間,保險公司和醫院雙方都不會告知所需資料,因此給理賠造成極大困難,后此產品停售。
寵物美容與護理
洗澡、修剪為寵物美容主營業務;染色、牙齒護理、小型犬SPA等為輔助業務。其中最為剛性的仍是洗澡,且用戶接受度更高。而修剪業務在不同犬種上分化明顯,需求較高的品種有貴賓、比熊、雪納瑞等小型犬,大型犬需求較低。
對于寵物店和美容行業,其核心競爭力是美容師的專業技術,所以優秀的從業人員流動性較大,部分優秀的美容師選擇自己開店。而在互聯網的影響下,近幾年出現了寵物上門美容的O2O服務,意在通過上門給貓犬洗澡,來建立寵物主與美容師之間的互動關系,從而加深寵物主對其依賴程度。
寵物寄養
1、選擇熟悉的寵物店寄養。寵物主一般會選擇熟悉、信任且離家近的寵物店,往往是常去美容的寵物店,平均單價在80-150元/日。寵物店會在店內設置寄養籠,但空間狹小,寵物的舒適度低。
2、專業的寵物寄養中心。相對于寵物店,寄養中心更專業,如同寵物行業里的幼兒園。不僅有專門遛放玩耍的場地,居住空間也較為寬敞,還有專職人員負責監測寵物體重、進食、排便情況,提供更為專業舒適的寄養服務。
寵物社交
出于變現之需,寵物社交平臺紛紛向電商轉型。大多數寵物社交平臺在已有業務上搭建寵物相關的O2O服務、食品用品等元素,打造一站式的線上寵物管理平臺;個別平臺還出現“線上醫生診療”的模塊,在解答寵物疾病問題的同時向寵物醫療機構進行導流,從而增加用戶粘性。究其背后的邏輯,無不是以社交為切口,從而深入線下以圖實利。
總結
總量1億只寵物,大概只有30%的寵物被服務到了,這少部分的寵物創造了1340億的寵物市場,一旦剩下的70%的寵物市場開始發力,預計在2-3年內,會使非主流城市寵物消費市場迅速和一線市場持平,同時使得中國寵物市場迅速追趕并超越歐美。